以下是柯震东微博下的网友留言:“我还是会一如既往的喜欢你𓀛,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有一次被原谅的机会🌚,我不会因为一次错误就否定一个人的过去🦼。”“吸毒也很帅🍵!”“你依然是我男神。不管你吸不吸毒,我依然在,依然爱你。我需要一个奇迹💧。”
以下是李代沫微博下的网友留言:“吸毒真的很可耻!”“死吸毒仔,永远都不想见到你。”“XX了吧,进去了吧。”
柯震东获释了。在本年度因吸毒遭到拘捕的所有明星中,柯震东的吸毒事件应该是最有影响力的。不仅如此,就连微博上网友对于李代沫和柯震东吸毒事件评价的巨大差异,也让我深深地感觉到人活一张脸的残酷现实。让柯震东和其他明星在网络舆论上产生巨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他的庞大粉丝群体。而导演和主要演员的粉丝也是始终让《小时代》系列电影保持高票房的重要力量之一。这就要谈到互联网时代出现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粉丝经济🦍🈴。
尽管我很想避免使用小米的例子,但是我发现如果谈论互联网思维🥄,在国内的企业中,小米始终是以教科书般的形象存在的👏🏿。在小米发展的过程中☝🏽,粉丝一直出现在产品的研发与销售过程中。小米把研发环节放在互联网上🖍,以社区为平台请用户一起参与研发👩🏻✈️,据说小米产品功能中的三分之一是由米粉提供的👩🏿🔧。在营销端,小米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进行口碑营销,一个忠实粉丝的价值对于企业来说不仅仅是产品的重复购买者,更是该粉丝在其朋友圈和社交媒体中的优秀推销员👽。小米利用自己的论坛充分了解用户对于产品的需求👰🏻,甚至采用用户对于产品功能的设计;利用新浪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官方账号作为宣传和公关的工具;利用官网进行产品销售㊗️,小米不依赖其他组织、平台或渠道,在所有环节实现与用户的0距离沟通。
对于企业来说🏄🏿♀️,粉丝已经渗透到产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不同于强调分工的工业时代,在互联网时代,企业要通过实现从研发到销售的全产业链布局为粉丝提供深入的参与感与个性化的服务🫳,从而在全产业链的基础上结合粉丝经济建立多维度的商业模式。
7月18日🪡🤚🏿,出于好奇和对罗振宇的支持🍞,我购买了一盒“罗辑思维”的真爱特供月饼。《罗辑思维》是央视前财经类制片人、主持人罗振宇创办的自媒体视频脱口秀节目👳♂️,目的是打造互联网知识型社群。他们在2013年于8月和12月两次招募付费会员,入账会员费近千万🧍,团队估值达到1亿人民币。而他们给1200元/年的铁杆会员承诺的权益也只是每月一本罗振宇亲选好书以及各种活动的优先参与权。这样模糊且看似并不划算的服务性价比和惊人的销售速度形成了鲜明对比。2014年6月17日⬇️,在不告知商品内容的情况下,《罗辑思维》推出的499元/套的8000套图书包在90分钟内又被抢购一空🦷👳♂️。在消费者对所购买商品并不了解的情况下还能创造销售神话🚀🈸,这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与其说用户为商品付款👱🏼♂️,不如说是《罗辑思维》的粉丝为罗振宇的个人品牌和价值掏钱,而罗振宇本人也深知这一点。在第一次会员招募的时候🚶📲,他们的口号就是“爱,就供养;不爱🟪,就观望👬。
凯文凯利说如果一个艺术家拥有1000个铁杆粉丝🤼♂️,那么他通过经营个人品牌获得的收入就可以养活自己𓀃。粉丝消费偶像是一种自我立场的表达🙅🏿♀️,因此名人就要在不断加深粉丝认同感的基础上💇🏿,在合适的时机将粉丝群与产业结合,完成新的价值创造🏋🏼。
互联网的发展不仅给企业和名人的发展模式带来了转变,更是给草根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土豆的广告词说“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于是一个个草根导演们凭借自己接地气的优势,加之独特的创作灵感和发展机遇🦑,为网友们贡献了《万万没想到》👏🏻、《报告老板》等幽默搞笑的迷你剧👩🏻🦼➡️🙇🏻♂️。这些剧集定位精准,他们把目标观众确定在80🧑🏻⚕️、90后人群,他们是这个时代的互联网主流消费者🌔,崇尚新鲜有趣的事物,而叫兽易小星🫷🏻、王大锤等人物也因其幽默搞笑无厘头的风格积累了大量年轻粉丝。在这些迷你剧中,有许多“赤裸裸”的硬广,但观众都能毫无违和感地接受⚽️,原因在于赞助品牌气质与视频内容的完美融合,以及幽默夸张的表现形式🧑🏻💼。由于赶上了优酷土豆集团进军电影业的东风🙅🏻,《万万没想到》也将拍摄电影版🤷🏻♀️,对于这些业余草根,这无疑是一项大挑战,但是在粉丝群的支持下,《万万没想到》大电影的票房成绩还是值得期待的。此外在新浪微博中也有越来越多的红人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前期他们会找到一个适合且擅长的内容方向,比如中医养生、情感咨询🥃、服饰搭配等;之后专注经营内容,通过发布一些免费却使用的方法窍门或者咨询建议积累一定的粉丝🏝,当粉丝形成一定规模之后就开始承接广告、开发并销售自身方向相关的产品或提供付费咨询实现盈利。
草根聚集粉丝靠的是浓重的个人色彩,掉粉现象的出现本身也是一种筛选过程,最终留下的将是真正忠实的粉丝群体。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在这个时代✝️,有人接受美好的事物👩🏽🦱,也有人接受邪恶的事物,唯有庸俗的事物无法生存。因此当草根们凭借真实且鲜明的个人风格召集了规模化粉丝群😍,形成小而美的社群时,便可以玩转属于自己的粉丝经济了🛬。
对了,关于前几天的罗永浩大战王自如,虽然很多人认为在场面上老罗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完爆王自如💄,但是我认为,实质上这场对决没有输家。因为两个人都是粉丝经济的受益者,而粉丝的态度是“赢就一起狂,输就一起扛”,粉丝们无需利用一场辩论来验证自己的立场,所以辩论本身未造成粉丝阵营的重组和分化,倒是给了双方各自抱团取暖的机会,每个粉丝都在不断的群体认同中愈发坚定。
粉丝经济并非近几年才出现🧡,苹果、星巴克的发展或多或少都遵循了相关的理念。但是互联网的发展让每个企业、名人甚至是草根都有以自己为核心打造社群的机会,互联网让人与人之间建立连接的成本几乎为零🧎🏻♀️➡️,关键在于找准自身定位👆🏿,打造鲜明风格,不断加深粉丝的认同感,并且相信“羽毛相同的鸟,自会聚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