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全球居首:机器换人渐成趋势

    来源于: 日期:2014-07-28 浏览:2965

    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中国市场2013年销售的工业机器人约占全球销量的五分之一,超过日本,位居全球首位🛣。图为在佛山市利迅达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的车间里✉️,一台打磨机器人正灵巧地打磨水龙头🧑🏻‍🦽‍➡️。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年减弱、工业转型升级需求释放和生产力成本上升等问题的凸显,再加上科技进步后的工业机器人性价比临近拐点🍹、接受度逐渐增强🏊🏿‍♂️,工业机器人在不少领域已隐隐形成替代人工的趋势🤽🏻‍♀️。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共有3.7万台工业机器人在中国市场上销售,是2012年的近3倍。中国不仅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也是成长最快的市场。

    巨大的注塑厂房内,塑料原材料经过各个机器的自动化操作⛹🏼‍♂️🎪,变为一个个成型的空调零部件,一只只机械手将成品放在传送带上输送到打包区💻,搬运机器人在厂房内穿梭运送各种货物,而员工只是站在生产线的终端打包成品的部件……

    这是近日国内某空调企业注塑厂房内的工作场景5️⃣🤷🏻‍♀️。在这里𓀝👩🏼‍🏫,机器和人已经完全分离,以往需要人操作的机器👰‍♂️,现在已经能独自完成一系列流程操作,而人仅是负责最后的打包。

    机器人成转型重要力量

    随着智能化以及向互联网转型大潮的汹涌来袭,传统制造企业正面临着一波裁员🚣‍♂️、以“机”代人的节点🥦。

    日前,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主动向外界曝出了海尔的裁员计划:海尔在去年已经裁员1.6万人的情况下,今年仍将继续裁员1万人。此外,京东方的北京8.5代线面板工厂也已经大量启用机器人操作。不仅家电业如此𓀂,工程机械领域这一现象亦初露端倪🧑‍🧑‍🧒‍🧒。三一重机董事长俞宏福表示:“机器人应用已形成一种趋势🗳,它是一个体系,需要事先去筹划,需要改变我们的思路和管理方式。”

    在海尔裁员事件后,记者咨询了不少家电企业🤸🏻‍♂️,结果发现👓🎠,多数知名家电厂家都引入了机器人进行操作,而且都很肯定机器人的效率🕗。随着机器人的量化生产、使用,其本身成本也在下降,甚至比预估的还快。某电机公司就表示🧜🏻‍♀️,每引进1台小型多关节机器人📿,可以完成2名工人的工作量🐓,2年即可收回成本🍄🤴🏿。而在5年前,收回成本则需要34年🤜🏻。与人工费上涨相反,机器人成本的收回时间正在缩短,这也有利于促进机器人的普及。

    机器人能够如此有效地解决中国目前面临的劳动力难题🫀,大批引进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更何况,比人更稳定、可靠的工业机器人也能够促进多年来一直在推动的产业升级换代😯,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

    从抽样调查的情况来看,也印证了这一点。根据东莞有关部门抽样调查显示,近5年东莞有66%的企业投入资金开展“机器换人”工作,92%的企业表示未来2年将继续加大投入或准备开展。已经开展“机器换人”的企业,有49%的企业节省生产人员10%以上🕢,20%的企业节省生产人员30%以上。

    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中国市场2013年销售的工业机器人约占全球销量的五分之一,超过日本,位居全球首位。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测🖕👩🏿‍🦳,不超过2016年🧑🏽‍🍳,中国全球机器人保有量有望超过13万台,同时也是全球需求最大的市场。

    这是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与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通过统计信息交换的方式,第一次实现对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较为全面的统计。据统计,2013年中国企业在中国销售工业机器人总量超过9500台🚣🏼‍♂️,按可比口径计算销量较上年增长65.5%

    有专家表示🌎,中国成为工业机器人全球第一大买主,许多分析都认为这是非常有前瞻性的举动🦡。在市场普遍低迷的态势下,我国制造业中“用工荒”、“高成本”等因素交织叠加在一起,压缩了制造企业的盈利空间🪁🦶,凸显了当前业内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境,同时也促使有潜质👊🏽📿、有能力的企业在转型升级的阵痛中寻找新出路🪽。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向高端转变🤹🏿‍♂️、承接国际先进制造、参与国际分工的巨大挑战☠️,机器人应成为推动转型的重要力量🧑🏽‍🔬。

    产业发展势在必行

    对很多中小企业而言🚏,普及使用工业机器人也面临一大挑战:巨大的投资成本。长期跟踪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吴新宇说,目前中国70%的机器人由外国厂商生产,机器人价格居高不下👩🏻‍🦼‍➡️。

    吴新宇表示,中国工业机器人运用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未来工业机器人或将掀起新的工业革命,占据技术优势的国家制造业成本将大幅下降👘,而中国制造业成本优势可能会被进一步压缩⚈,因此中国大力发展与应用工业机器人势在必行🥀。

    “目前世界制造业工业机器人平均密度为每万名雇员55台,而中国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密度仅为每万人21台,远低于发达国家。中国仍是世界上工业自动化相对比较落后的国家🦹‍♂️,随着工业自动化进程的推进🔈,未来工业机器人市场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吴新宇说🧑🏽‍✈️。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日前公布报告指出,在政策扶持和人工成本倒逼推动下,预计中国机器人产业2012年到2022年十年间的增长率🙇🏽‍♀️,保守估计为年均23%36%之间,带来的潜在市场规模达千亿级别🔨。

    据记者了解,2012年工信部就开始思考中国机器人产业如何应对国际竞争和压力🧏🏿‍♀️,推动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2013年底,工信部发布了关于推进机器人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20143月底在江苏召开了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峰会👦🏻,目前又在制定工业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规划。

    工信部工业装备司副司长王卫明向媒体透露,目前工信部正在制定“十三五”相关产业规划,预计到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产业体系要具备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810个产业配套集群,机器人密度达到100以上🧔🏼。

    具体到短期行业规划,王卫明表示👨🏻‍🎓,今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简称04专项,即高档数控机床数字化设计关键技术与工具集研发及典型产品应用)将重点支持机床机器人🧟‍♂️,同时将重点推进在汽车发动机、航天、航空、船舶🕌、民爆等六个行业自动化车间的应用。

    据了解👩🏻‍🦲,许多地方也开始启动扶持机器人生产和使用的政策。珠三角一些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已经开始思考和应对这一问题。近日,佛山三水工业园就传出消息,园区通过“集成商—租赁公司—机器人应用企业”三方合作模式𓀏,引入了设备融资租赁机构,以类似分期付款的方式,帮助中小企业破解机器人应用流动资金瓶颈。在未来,租赁或者贷款购买机器人或许会成为中小企业应用机器人的主要途径。

    整体来看🟥🧖🏼,一方面是国家多部委紧锣密鼓地酝酿支持政策🧑🏻‍💼,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层面积极组建各自的机器人产业园或产业基地方面的扶持政策👅💆‍♂️。随着扶持政策的立体化、全方位推进🍉,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将被持续注入新活力🏐,中国装备智能化进程有望加速。

    来源:(中国经济网)

    彩神ll专业提供:彩神ll📳、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彩神ll欢迎您。
    彩神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