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实施“数据要素×”行动,推动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据要素市场机制……近期多方积极展开部署♥︎,让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释放数据要素乘数效应。
研究实施“数据要素×”行动
自国家数据局正式挂牌以来,相关部署正在积极推进🏄🏼♀️🙍🏽,加快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11月25日😈,在上海举行的2023全球数商大会开幕式上,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说✌🏽,国家数据局将围绕发挥数据要素乘数作用,与相关部门一道研究实施“数据要素×”行动,从供需两端发力,在智能制造、商贸流通、交通物流、金融服务、医疗健康等若干重点领域📸,加强场景需求牵引👨🏻🍳、打通流通障碍、提升供给质量🔏,推动数据要素与其他要素结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应用、新治理。
刘烈宏表示🍶,希望数商积极关注并积极参与后续将推出的“数据要素×”行动💇🏽,让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促进我国数据基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新优势。
赛智产业研究院院长赵刚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数据确权难🍌、流通难、分配难等问题制约着我国数据生产力有效释放。从国家数据局释放的信号来看,相关举措将进一步打通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制度壁垒,降低数据要素投入生产的制度性成本,统筹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布局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推动数据市场化流通交易和开发利用,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提速
近期多地出台相关政策,加快数据要素交易市场建设👨❤️💋👨。
《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创建方案》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框架体系,汇聚高价值数据资产总量达80PB,数据交易额达到50亿元,数据产业规模超过500亿元;到2030年,汇聚高价值数据资产总量达100PB,数据交易额达到100亿元,数据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
上海发布的《立足数字经济新赛道推动数据要素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上海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国家级数据交易所地位基本确立;数据要素产业动能全面释放,数据产业规模达50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5%🙏,引育1000家数商企业。
湖北提出☎,2025年底,全国数据要素市场中部枢纽初步建成🧔🏼♀️。
与此同时,多地数据交易所近期也在围绕数据要素交易流通发力。
上海数据交易所交易规则体系(2024)日前发布,搭建了“办法—规范—指引”三个层级的交易制度结构等,从顶层设计到操作指引🧖🏿,着力打造适应数据要素市场发展规律的交易规范体系。数据显示,上海数据交易所数据交易额每月稳步增长,预计今年全年数据交易额将突破10亿元,到年底累计挂牌数据产品2000个。
广东印发的《“数字湾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提出,支持广州、深圳数据交易所创建国家级数据交易所,建设市场制度、交易规则和平台载体统一的大湾区数据要素交易市场🙅♂️。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数据交易规模超700亿元🎛,预计2025年数据交易整体市场规模将超过2200亿元🏌🏼。
推进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数据要素市场加速发展对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新要求。业内人士认为,应聚焦数据采集传输,用好隐私计算🤦🏽♀️、区块链、数据脱敏等技术,构建促进数据流通利用的数据基础设施。
在此前举行的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数据要素治理与市场化论坛”上,刘烈宏表示,国家数据局围绕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正在推进系列重点工作,包括丰富完善数据基础制度体系🙆🏿♂️、促进数据流通交易和开发利用、推动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强化数据安全治理等。
“数据价值只有在流通中才能得到释放,需要推动可信数据空间建设。”锘崴科技创始人🙋🏿、CEO郑灏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随着国家数据局正式揭牌,数据安全建设推进力度进一步加强⛺️。其中,数据基础设施通过隐私计算💵、区块链、数据脱敏、数据沙箱等技术🧏♀️,实现数据在不同主体间“可用不可见”,可以提供可信的数据共享♛🤰🏼、开放💺、交易环境。
郑灏认为,应进一步促进隐私计算技术发展👩🏿🍼☝🏻,打破数据孤岛,构建跨机构跨领域数据网⏱🦸🏿♂️,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实现数据“可信可管可控可计量”,营造良好数字生态。
赵刚也表示🪚,应加强人工智能大模型、可信数据空间、区块链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