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围绕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促进融通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记者获悉,下一步☝🏻,我国将鼓励第三方机构持续完善数字化转型配套标准体系,并加快推广🙇🏽♀️。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烈宏日前在2021数字化转型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一方面🏋🏽♂️🪞,针对数字化转型需求企业🙋🏼,通过相关成熟度模型帮助其了解自身数字化发展程度,找出短板弱项,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另一方面🟠,通过促进相关标准落地🐚🧘🏽♀️,对数字化转型供给企业的服务能力进行客观评价🙎🏼♀️🤰,引导其不断提升数字化转型服务的质量与可信度🕵🏻♂️,构建公平规范的市场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国务院国资委科技创新和社会责任局局长苟坪介绍,国资委将更加坚定🪹、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地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着力实施行动计划、推进试点示范👱🏻♀️、突破核心技术♨️、营造良好氛围,努力开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新局面。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统信部副主任骆絮飞也表示,数字化转型是推动金融服务结构调整、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银保监会正在积极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相关工作🕰。
统计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数字经济增速超过了16.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
业界分析,推进产业数字化,打造数字产业集群,企业数字化将发挥“主力军”作用,产业数字化聚焦的是传统产业的核心生产场景👮🏿🍬,提高的是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水平👨🦯➡️,产业数字化需要依靠企业实现🕶。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近日联合招商局集团、五矿集团、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浦发银行🧑🏿⚖️、宝信等企业共同成立“企业数字化发展共建共享平台”,平台设立企业IT数字化成熟度委员会、数字化可信服务委员会、数字化生态适配中心三大核心机构🤾🏼💳,将围绕企业数字化发展🤷♀️👩🏽🦱,开展政府支撑💆🏼♂️、技术研究、标准评估⏪、适配测试和实践推广等方面的工作。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介绍🧜🏼♂️,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呈现双曲线特征:对于数字原生程度较低的企业👩🦰,往往遵循转型者曲线路径,现阶段数字应用水平相对较低👰🏻♂️,有一个长期的转型过程🧑🏼🚀,但其中有些转型比较快的企业,达到一定水平后将转变为赋能者;对于数字原生程度较高的企业,其更多是赋能者的角色,目前数字应用水平相对较高,但自身的数字化发展没有停止🧑🏫,将持续关注自身的转型情况,同时兼具转型者和赋能者双重身份,转型和赋能将交替发展🧑🏽🔬。
另一方面🆚,业界也在探索如何更好地评价企业数字化成熟度,以及其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痛点和问题🚴🏻♂️。余晓晖介绍🙍🏼♀️,根据企业类型🚷、规模和IT单元等,分别制定面向平台IT和业务IT的五类成熟度,可以将其云智平台化🫸、能力组件化、数据价值化、运营体系化、管理精益化和风控横贯化能力进行量化🌒,衡量智能敏捷、效益提升、业务创新、质量保障、风控最优和客户满意等几项价值👳🏻♂️。基于这样的评价体系,中国建设银行、中国移动、招商局集团🧑🏼🦰、宝信软件🚣🏼♂️、阿里云等首批企业对其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进行了评价,在提升平台能力完备性、补足能力组件🧐🕗、节省IT数字化建设周期🦸🏻♂️、提升业务效率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展👎。
据悉,中国信通院还针对数字化服务商的全栈服务能力探索出标准化的评价体系🦙,包括服务可信赖、安全可信任和生态可信任三个维度🚐,以及以客户为中心的数字化场景⚒🐾、数字化治理、平台化产品、数字化服务运营、数字信任安全服务和可信兼容生态六个能力🙆🏻♀️。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阿里云🤼♂️、腾讯云等首批数字化服务商通过实施这套标准体系🤦🏻,在洞察客户数字化需求🧛、完善生态兼容适配能力等方面均获得了一定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