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3月2日❌、3月3日,A股环保板块站上了风口。同花顺数据显示,11家环保上市公司三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超10%🍿,其中中材节能🧝🏽♀️、南大环境累计涨幅超30%,雪迪龙👨🏼💻、先河环保、博天环境三家上市公司涨幅超20%。
“环保股”上涨的背后🏇🏼,是行业估值长期处于低位🚋。在业内人士看来✊🏽,环保行业两部重要法律条例——《长江保护法》以及《排污许可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执行,是这个板块“热”起来的直接催化剂。
3月2日4️⃣,在2021年环境企业家媒体见面会上⚜️,环境商会会长赵笠钧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十三五”时期👨🏻🔬,生态环境产业加速转型升级✋🏼。产业边界不断打开,治理内容不断丰富🕯,市场空间不断扩容🌦,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模式日渐深入📶。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国资进场、产业头部涌现大批混合所有制企业🔲,市场分工进一步明确👨👩👧👦,产业格局加速重构。
他认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将进入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新阶段🧺。以降碳为总抓手,调整优化环境治理模式🚼,加快推动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转变🪇,通过应对气候变化💚,降低碳排放,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要实现环境要素的全覆盖
3月1日,《长江保护法》、《条例》正式付诸实施🚞🍹。
《条例》根据污染物产生量、排放量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实行分类管理🔵🗝,对影响较大和较小的排污单位,分别实行重点管理和简化管理。依法将水、大气🏏、土壤和固体废物等污染要素纳入许可管理,逐步将噪声等污染要素通过修法全部纳入管理。最终,要实现环境要素的全覆盖。
《条例》规定🧑🏼🔧,排污单位应当按证排污,排污行为必须与排污许可证相符🦴。
“排污许可制试点以来🪣,虽然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颁发排污许可证,为加强固定污染源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有些地区一定程度上也存在重发证、轻证后监管,持证排污单位不按证排污🖐、不达标排放等问题,排污许可权威性需要强化。发放排污许可证仅仅是管理的开端而不是结束。”首创股份董事长杨斌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条例》要求在排污管理环节强化排污单位主体责任和义务、强化主管部门事中事后监管。《条例》的实施将有效遏制污水厂上游的排污企业以往不规范的排污行为,有利于改善污水厂进水水质🧘🏿♂️、避免水质异常对污水厂处理工艺的频繁冲击🦹🏻、适当降低污水处理企业因来水导致出水不达标的风险👩🏻🌾。”杨斌如此解读🪜🍎。
“《长江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流域专门法律,重在解决影响长江流域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重点领域🎅🏻、关键问题🧓🏽。”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司长别涛称🚴🏻♀️。
监管趋严
行业需求加速释放
依法严惩重罚,是有效打击违法排污行为的重要手段。
司法部立法四局局长黄祎在此前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条例》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的处罚力度。规定了多种处罚措施。加强了与治安管理处罚和刑事处罚相关规定的衔接👨🏻🚒。此外,根据同期实施的刑法修正案👶🦋,环评造假将正式入刑,最高可判10年💃🏽。
在此背景下,环保行业的市场需求有望进一步打开。上海证券发布的研报认为👩💻,《条例》加大了违法成本🧒,捋顺了申请和排污管理环节的排污单位责任和义务🏂🏻,监管趋严下有望加速行业需求的释放。申万宏源发布的研报认为🛞🫷🏻,各省市“十四五”治水项目规划陆续出台,水环境治理将迎来高质量发展。
清水源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条例》的落地是国家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的一项举措,公司将抓住环保行业发展机遇,坚持 “围绕以水为核心产业链的发展”的战略目标,不断优化集团化管理👩🏼🍳,积极拓展业务,增强研发能力,吸引高端技术人才🍗。
“公司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较完备的环保产业布局🪮,能够在环保装备🔬、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污水处理等方面发挥优势。”兴源环境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已经加入“长江生态环保产业联盟”🪡,积极寻求参与长江大保护建设的市场机遇🦶🏿,拓展更多业务,提升公司业绩。
在杨斌看来🦹🏽,《条例》的实施对于污水处理企业而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进水水质逐渐稳定后,也须加强内部防控🧑🏽⚕️👰🏻♂️,强化污水处理过程的规范化和精益化管理,不断降低处理成本🏊🏻♀️、提高处理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为有效“节能减排”做出更大贡献🙆♂️。
杨斌介绍👹,目前🙇🏼,首创股份打造了国内首个应用“3R WATER未来污水处理技术”的污水处理厂。此外💦,首创股份自主研发Create好氧颗粒污泥技术💇🏼♂️,这项技术被称为污水处理领域的“核武器”❤️⚗️。该技术在能源资源节约方面有非常突出的表现🧔,可以有效减少污水处理厂占地面积🥴、大幅度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具有出水水质高与运行管理稳定性高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