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12月份🧑🏻🔬🗓,制造业PMI为50.2%🤏,连续两个月位于荣枯线上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5%🧚🏿♀️,总体保持扩张态势。
专家表示🧛🏿♂️,从全年指数走势来看,制造业市场供需保持扩张🌁,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逆周期调节效果显现🏜;非制造业持续较快发展趋势未变𓀎,较好发挥了经济稳定器作用。未来,仍要着力落实好实现“六稳”的各项政策措施,不断夯实经济回稳向好的基础。
制造业供需两端较为活跃
12月份,制造业PMI为50.2%🈶,与上月持平,连续两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上🏌️♂️,景气稳中有升👨🏼⚕️。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分析说,12月份,受传统节假日临近等因素影响,制造业供需两端较为活跃,生产指数为53.2%,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1️⃣。
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5个行业生产指数位于扩张区间。新订单指数为51.2%,比上月微落0.1个百分点,已连续两个月高于临界点。
从进出口情况看,国外订单明显增长😭,原材料进口继续回暖。12月份🏋🏿♀️,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0.3%🏄🏿𓀆,高于上月1.5个百分点;进口指数为49.9%🤷🏼♀️,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升。
“供需状况的改善,带动了价格指数双双回升💇🏼♀️。”赵庆河说🫘,12月份🤾🏿♀️,制造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为51.8%和49.2%,分别比上月回升2.8个和1.9个百分点👅,为3个月以来高点。
值得注意的是,12月份,制造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新兴产业增势良好。从重点行业看☃️,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PMI为52.8%、51.3%和51.4%🚵🏽♀️🧘♂️,分别高于制造业总体2.6个、1.1个和1.2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位于扩张区间😐。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专家文韬表示🆑,制造业PMI指数连续两个月保持在50%以上🪱🫰🏻,经济运行趋稳态势显现🏮。从全年指数走势来看,市场供需保持扩张🤭,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逆周期调节效果显现🔄。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继续扩张
12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5%🎫,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非制造业总体保持扩张态势。
赵庆河分析说,12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0%,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但高于2018年同期😤🦹♂️。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9.1%,虽比上月有所回落🐋,但位于较高景气区间,表明服务业企业对近期行业发展较为乐观。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认为,春节临近🧙🏿👨🦳,建筑业及批发业活动淡季回调是12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回落的主导因素。从全年走势看,2019年商务活动指数均值稳定在54%,非制造业持续较快发展趋势未变,较好发挥了经济稳定器作用🆒。
蔡进分析说🪿,一方面♉️,逆周期调节力度加码🐃,经济运行趋稳因素有所显现💂♂️。土木工程建筑业新订单指数均值较2018年大幅提升🧰,意味着基建投资稳增长力度有所增强;金融业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值较2018年同期均有明显提升,稳金融效果显现,对实体经济支撑力度有所加强。另一方面,经济高质量发展良好🧑🦳。信息服务、航空运输等代表新兴服务业的商务活动指数均值保持在55%以上,新动能增长依然较强💇🏿♂️🔨。
经济趋稳迹象保持
12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3.4%👩❤️👨,虽然较上月小幅回落0.3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年均值0.3个百分点👱🏻,显示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保持平稳扩张态势。构成综合PMI产出指数的制造业生产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3.2%和53.5%,环比一升一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认为,制造业PMI指数连续两个月维持在荣枯线以上,表明经济趋稳迹象继续保持,但基础仍需大力巩固。
“从全年制造业PMI走势来看,2019年经济运行相对稳健⬇️,年内经济有所波动🖊👩👩👧👦,但下半年缓中趋稳态势逐渐显现,年底指数有所回升,实现良好收官。”文韬分析说👩🏼✈️,宏观经济运行虽然仍有下行压力🧾,但积极因素持续累积、逐渐显现,平稳发展基础不断增强,经济韧性较好🙋🏽✋🏻,抵御风险能力增强📧,为2020年经济平稳运行奠定了良好基础。
蔡进表示,经济运行趋稳因素有所显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依然良好🤵🏽♂️,经济运行在稳增长的同时👲🏻🖕,要更加注重通过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实现稳效益。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专家武威表示,当前市场需求基础仍需巩固,需要继续扩大内需,催生有效需求。一方面,要继续推进减税降费👷🏼♀️🐧,切实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特别是通过降低企业所得税🍈⚠️,来激发微观经济活力。另一方面🧗🏻♀️,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创造和催生新的市场需求。在巩固基础建设投资需求的基础上,继续挖掘市场消费潜力⛈,提升消费品质。同时,要通过收入分配改革🧚🏻👊,提高居民收入,降低居民负担,激发居民的消费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