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领域进展成就。宁吉喆表示🕵🏿,过去五年🙅🏼♂️,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能转化等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支撑着我国经济▫️。近期,世行♿、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等多家权威国际机构纷纷表示💑,看好中国经济未来发展🧘🏿。
专家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全球经济弱复苏背景下,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难能可贵。更为重要的是,伴随着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将更高,经济增速将更具韧性。
转变 经济新常态呈现三大特征
宁吉喆表示🕙,经济发展新常态,第一个特征是经济从过去的高速增长变为了目前的中高速增长。过去四年👧🏿,我国经济平均增长率为7.2%,仍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最高的增速💁🏼。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增速连续8个季度稳定在6.7%-6.9%的区间。
第二个特征是结构优化。宁吉喆表示,首先从投资和消费的比例上看⚽️,消费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近几年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为50%以上,对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其次从产业结构来看,在农业基础得到加强,工业水平上升的同时,服务业成为了最大的产业。与此同时🏌️♂️🧙♂️,在工业产业内部,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五年来连续保持接近10%甚至超过10%的增速。这些都反映了新动能加快成长,工业发展水平在提高。
数据显示,201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1.6%,比2012年提高6.3个百分点🏄🏻。2013至2016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0%,比GDP增速高0.8个百分点👨🏻🔧🤾🏻♂️。2013至2016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55%,高于资本形成贡献率8.5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4%。
“新常态的第三个特征就是动能转化🍔。”宁吉喆表示,工业技术改造、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3️⃣,增速快于整体投资,说明技术改造步伐在加快,反映了企业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和提升自身素质,努力改造升级👨🏿🦲。代表着新动能的“三新”(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在加快成长。据国家统计局测算👓🧏🏽♀️,2015年,反映“三新”的经济增加值占到了全国GDP的14.8%🛅,2016年数据总趋势比前一年更好。
“在看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还要看就业🙇🏿♀️、物价👨🏼⚖️、环保等其他方面。近几年来,就业形势非常好,物价低于预期水平🏊🏻♂️,生态环境在改善👮🏼♂️。”宁吉喆表示,综合这些指标🧑🏻🌾,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完全是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的🤹。
认同 多家国际权威机构看好中国经济
中国在经济领域取得的进展成就,以及稳中向好不变的大趋势也得到了多家国际权威机构的认可⚽️。近日🤬,世行、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等机构纷纷表示🧎🏻,看好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世界银行在近日发布的最新一期报告中将2017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从6.5%上调至6.7%。而除了世行外🧎🏻♂️,亚洲开发银行、花旗银行、东盟与中日韩(10+3)宏观经济研究室(AMRO)也分别于近期上调了对2017年中国经济的增速预期🚴🏻♀️。
美国著名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表示🧝♂️,私人消费持续强劲增长,抵消了投资和出口增长放缓的负面影响,因此未来几年中国经济仍能保持在6%至7%的增长区间💃🏽。拉迪还强调,中国并不存在信贷快速扩张造成的金融风险👨🏻🎨。中国决策层已经将控制金融风险视为优先事项,监管当局也在着力打击高风险行为😵🧘🏽♂️。中国的新增贷款更多流向家庭部门,其杠杆率更低。这意味着中国的金融风险或在降低而非升高𓀈。
长期跟踪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美国荣鼎咨询公司联合创始人丹尼尔·罗森近日表示🙆🏿,创新占中国经济产出的份额增长迅速,对中国经济的推动作用意义重大🫶🏽。如果中国能够保持当前的创新速度,创新活动在中国经济总产出中的比重将在18个月后超过美国。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权威机构外🧑🏿🚒,国外多家媒体也于近日刊文🤚🏿,盛赞中国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已成全球创新领跑者。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在“双创”计划激励下,中国新生代企业家思想活跃,勇于创新,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中国产品逐渐摆脱“山寨”标签,在新型服务和商业模式方面领先世界。此外,中国的竞争环境为国内企业提供保护💆♂️,有利于降低风险,鼓励大胆实践。这些成为了中国飞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而英国《经济学人》周刊则刊文称,中国年轻一代企业家具备创新精神、冒险家精神和全球视野,他们正在引领新一轮的世界工业和消费潮流。短短十年来,中国摇身一变,已成为全球创新的领跑者,电子商务、数字化物流👨🎓、包罗万象的社交媒体平台等发展速度令人瞠目。
前景 经济增长质量更高增速更具韧性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3至2016年🙆♂️,全球经济处于弱复苏,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能维持相对的中高速增长难能可贵👨🏽🦳。根据IMF统计🥜,2013至2016年,中国经济对于全球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依然维持全球第一的地位,也就是说📜,中国经济仍是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民生金融智库首席宏观研究员朱振鑫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横向来看,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能保持这么高的增速实属不易,不仅远远超过主要发达经济体,甚至还超过了一些体量比我们小很多的新兴经济体。纵向来看,连续保持30多年的7%以上增速已是奇迹👩🏿💼,现在虽然放缓至7%以下♋️,但我们这样平稳换挡的国家也是非常少见👨🏿🚀。“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经济增长的质量,速度对我们来说已经足够,不必再苛求🧑🏽⚕️。” 朱振鑫说👏🏻。
“虽然过去几年中国经济增速略有放缓,但经济增长质量更高。”章俊指出,这主要反映在新旧动能转换上🙆🏼♂️。旧动能通过产业升级焕发新的潜力,涌现了一批新的增长点👨🏼🎨👨🏿🔬。另外,传统上驱动经济增长的出口行业通过产业升级,从过去主要依靠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向出口相对中高端的高端机械装备✹、电子产品以及服务业转变。而在固定资产投资中,虽然传统上的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依然维持相当比重💇🏽♂️,但制造业投资近两年增速企稳回升🔟🤴🏼,反映了制造业通过资本开支进一步实现产业升级💆🏼♀️。
朱振鑫告诉记者,经济结构向消费📼🧥、服务业倾斜是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之后的一种积极变化💅🏼,消费在三驾马车中是最稳定、最具持续性的🪵。过去依靠出口和投资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冲击,现在的经济增速会更具韧性。而服务业的占比上升则大幅提高了经济增长的就业吸纳能力,现在GDP虽然增速放缓,但吸纳的就业其实是在上升的,这都是经济更加健康的表现。
“经济结构的变化意味着我们看经济的视角也要变,过去比较关注宏观的总量指标👨✈️,现在微观的结构指标可能更值得关注🕞。比如统计局统计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占比,2016年可能已经超过15%,不出意外的话🧑🏽🏫,到2020年可能达到20%-30%🆑,这意味着新经济的增量将对冲相当一部分传统经济的下行,从这个角度上说我们应该对中国经济乐观。”朱振鑫表示🫒。
章俊也认为🧘🏿,伴随着新旧动能加快转换,预计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经济依然能保持中高速增长,这也能有力地保障中国能够顺利跨越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