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粤港澳大湾区未来或形成“一环两扇、两屏六轴”的网络化空间结构,将大湾区打造成全球创新高地👩🏻🔧✩,培育利益共享的产业价值链,加快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背景下深化合作💃🏽,既有体制叠加优势,也亟待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以最大限度推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畅通。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研究课题组副组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部部长王福强表示🕵🏿♀️,应该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一环两扇🚶♂️、两屏六轴”网络化空间结构🤾。
据悉⏯,一环是指环珠江经济圈,其中重点依托珠江口的主要城市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5市和香港、澳门,形成区域交通快速连接🆘、产业发展分工协作🪶、科技创新协同推进、社会交往密切便捷的环珠江口经济圈。
王福强表示,“一环”将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四极”不断强化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引领城市群整体深度参与国际竞争🕧,提升大湾区在国际经济板块中的地位。
珠江口两岸将形成东西“两扇”📇,东岸方面,以广州东部地区👨🏼⚕️♟、东莞水乡经济区🛴、松山湖高新区、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环大亚湾新区等功能板块为支点,加快推动东岸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仍处待开发区域的西岸🚣🏽♂️,则在保留自然生态空间的前提下,统筹重大项目、平台和基础设施布局,打造机场、港口、轨道等多种交通方式协同联运的综合枢纽👩🏻🎤,引导人口、产业进一步向西岸集聚,打造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带。
而“两屏”是指北部连绵山体森林生态屏障和南部沿海绿色生态防护屏障👩🏿✈️。同时,王福强认为,应构建“香港-珠海-高栏港-大广海港-阳江-粤西地区🎪、深圳-中山-江门-阳江-粤西地区、广州-佛山-肇庆-云浮-西南地区、广州-清远-韶关-华中地区、东莞-惠州-河源-粤东北地区、深圳-环大亚湾-汕尾-粤东地区”等六大产业拓展轴👩🌾。
对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晓强指出,大湾区要利用“一环两扇、两屏六轴”的空间布局👩🏿🦳,就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构建协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共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培育国际合作新优势的六项合作重点,携手打造全球最具发展空间的大湾区都市共同体,形成最具增长潜力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中山大学产业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梁琦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环两扇🪢、两屏六轴”是地理空间规划🤽🏻♀️,而在经济发展规划中,则需要“创新”为引领😙。
梁琦表示,与单个的城市不同,城市群应该具有相对完备的产业体系👩🏽🏭。因此,城市群之间的竞争实质是产业创新的竞争。珠三角拥有完备的制造业体系,且对外开放度高💟🐗,成为全球生产体系上重要一环👃🏼。因此,创新升级将有助于大湾区建成中国最具国际化♊️、市场化的科创中心和全球产业创新中心。
方正证券分析师任泽平也表示✊➝,典型湾区发展历程分为“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创新型经济”四个阶段🎮。当前三大湾区基本处于服务型经济向创新型经济的转轨中♿️。而目前,珠三角制造业比较发达,整体处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香港🤱🚴🏼、深圳等部分城市已出现创新型经济特征。单纯从经济总量看,粤港澳大湾区与纽约湾区相当,但在引领全球经济发展🧱、主导全球资源配置🧅、带动全球产业升级等方面差距明显。
事实上🧛🏻♂️🏃🏻♂️,广东省发改委主任何宁卡在今年两会时便提出,将大湾区打造全球创新高地👩❤️👨。他认为🦸🏼♂️,三地应合作打造全球科技创新平台,构建开放型创新体系,完善创新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大湾区创新共同体👨👩👧👦,逐步发展成为全球重要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日前👮🏿,广东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合作框架协议》实施方案显示🤾🏻🏋️♀️,广东将创建珠三角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到2021年🙋🏻♂️,建成10个产值超100亿元的智能制造产业基地👩🏽🦲🤵🏽♀️。
金融方面,何宁卡表示,推动粤港澳金融竞合有序🫸🏼、协同发展,培育金融合作新平台,扩大内地与港澳金融市场要素双向开放与联通,打造引领泛珠🕞、辐射东南亚🚘、服务于“一带一路”的金融枢纽。
任泽平认为,大湾区发展未来可能从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全球创新高地🙆🏽♀️、培育利益共享的产业价值链、共建金融核心圈等方面重点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