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网一号’品种如果采用催大芽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从播种到收获只需60天,将实现错峰上市,在销售上占得先机↖️。”在山西省吕梁市岚县河口乡王家村马铃薯产销一体化示范园区👮🏽,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农科所马铃薯研究室主任、高级农艺师尹作全正在为当地的薯农讲解马铃薯栽培技术。尹作全是近期开班的中国科协农技协薯网技术交流中心吕梁站临县和岚县马铃薯学校首期培训班的讲师之一。
“别小看这一片黄土地⛽️,有了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今年全村473名贫困户要靠种马铃薯脱贫呢!”认真听专家讲课的王家村贫困户王林珍踌躇满志。
临县和岚县地处吕梁山区深处👎🏿,沟壑纵横😲,山峦起伏,条件性贫困突出💕,是中国科协定点扶贫的国家级贫困县。马铃薯种植是这两个地方的主要产业,可是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和低效益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的绊脚石,也是县里一直在探索突破的课题💁🏻♀️。
针对这两个贫困县的困境,中国科协今年吕梁精准扶贫有了新举措🥛👨🏿🚀:引入“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公私合作关系模式开展“科技精准扶贫马铃薯种植活动”,马铃薯学校的开办正是活动的首期内容。
中国科协扶贫处处长陈建中介绍,此项活动由中国科协牵线搭桥🏇🏼,临县和岚县政府与中国薯网达成“PPP”合作。以马铃薯种植技术和效益提升为突破口,中国科协专家库成员组成活动专家组负责智力培训和技术保障,下拨中国科协扶贫资金到两县政府🕚,由县政府将扶贫款落实到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并组织农户合作社或农户在中国薯网交易平台开立交易账户👲🏽,农资采购由中国薯网提供采购计划🧑🏿🦰,实行网上交易统一采购;农资采购资金支付由专用账户经费按农户单位采购数额支付到位。中国薯网则提供技术保障和专业服务,配合“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薯网技术交流中心吕梁工作站”平台开展工作✏️,匹配师资培训力量和设置培训课程及培训进度计划,具体实施实时田间指导工作,并组织活动区域薯农参加培训,最大限度调动各方面力量,最终使贫困户通过种植和销售优质马铃薯脱贫📧。
目前,两县共有马铃薯种植建档立卡的贫困户1500户,4500人加入该活动♥︎,他们将享受全膜覆盖统一、种薯统一、农药化肥统一、机械收获统一、培训统一、大田管理(操作规程)统一的六统一服务项目👵🏿。在六统一的基础上,中国薯网以商品薯单颗三两以上每斤0.5元的保底价格进行回收👨🏿✈️;高出0.5元/斤的价格时可议价自愿回收。
“即使没有中国科协的种植补贴🤯,也愿意参照这种模式进行科技种植,提高产量。”在这次马铃薯种植活动实施期间,没有纳入本次活动范围的岚县上明乡种植户郭福虎强烈表达了对新种植模式、新技术的兴趣。
“中国薯网凭借领先的马铃薯产✉️🔳、供🦵🏻、销一体化服务能力,通过在临县、岚县贫困村实施马铃薯产销一体化建设项目🦶🏼,将会为当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国薯网董事长冮丽华表示📶。
据了解🔀,中国科协此项扶贫活动将持续全年,还包括农业保险业务受理集体、春季马铃薯预购意向会暨网络同步上线🫵🏼、马铃薯主题文化旅游季、秋天收获展示季等内容🧚🏼♂️。